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筑再添新成員 第三批新認定48棟
2020-07-09 08:36:22?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筑再添新成員 第三批新認定48棟,目前島上歷史風貌建筑共439棟 廈門日報訊(記者 黃語晴 通訊員 施忠敏)近日,鼓浪嶼第三批歷史風貌建筑經政府認定,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官網公布。新認定的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筑共計48棟,其中重點保護歷史風貌建筑12棟,一般保護歷史風貌建筑36棟。完整名單可登錄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官網查詢。至此,鼓浪嶼已認定的歷史風貌建筑增加至439棟。這一批新認定的歷史風貌建筑具有保護價值高、建筑保存完好等特點,其中還包含2處紅色文化遺產。 市資源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鼓浪嶼第三批歷史風貌建筑的認定,有助于推動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筑的系統性保護和提升,助推廈門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下一步,48棟新認定的歷史風貌建筑將按規定掛牌、測繪建檔,市民將在鼓浪嶼看到更多歷史風貌建筑掛上“身份證”;同時,廈門也將繼續按照推薦名錄,分期分批推動更多廈門歷史風貌建筑得到認定與保護。 從保護價值看,此次新認定公布的48棟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筑中,有3棟建筑為鼓浪嶼文化遺產核心要素,保護價值較高:鼓新路46號的宏寧醫院、市場路66號的黃氏小宗及黃氏小宗后厝。建于清代的黃氏小宗是本批新認定歷史風貌建筑中建造年代較早的建筑之一,鋪紅色板瓦、砌燕尾脊屋頂,具有閩南紅磚厝建筑的典型特征。根據官方認定資料,該建筑原為同安黃氏家族遷居鼓浪嶼的支系祠堂,黃氏家族曾在此開設私塾,多位歷史人物曾在此活動:除清末秀才黃伯銓在此當過塾師外,1842年,美國歸正教牧師雅裨理與甘明醫生在鼓浪嶼活動時也住在此地。而建造于民國時期的宏寧醫院,屬于典型的西式外廊式建筑,曾是美國歸正教醫生錫鴻恩(Edward J.Strick)的診所,見證了西方醫療在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的傳播,具有重要的歷史人文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認定公布的建筑中還包含2處紅色文化遺產:位于鼓浪嶼泉州路54號的中共廈門中心市委聯絡站舊址和鼓浪嶼虎巷8號的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舊址。中共廈門中心市委聯絡站舊址原為“神州醫院”所在地,1932年到1934年,這里曾是中共廈門中心市委的重要聯絡站,也是革命互濟會和民武會成員的秘密接頭點,其中西結合的建筑風格使其兼具建筑價值;鼓浪嶼虎巷8號于1930年成為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辦公地,但在1931年遭國民黨破壞洗劫,機關同志全部被捕,后因干部缺乏不再恢復中共福建省委,分別成立廈門、福州兩個中心市委,其建筑背后有著豐厚的歷史積淀,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 其余43棟建筑大多保存完好,具備一定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 【鏈接】 新認定12棟 重點保護歷史風貌建筑 1.原雅谷別墅(鼓浪嶼福州路201號) 2.原林氏府(鼓浪嶼鹿礁路15號) 3.原海關職員宿舍附屬房(鼓浪嶼中華路2號) 4.原蘆蔡達堂(鼓浪嶼晃巖路68號) 5.原廈門女子師范學校(鼓浪嶼晃巖路37號) 6.原黃氏小宗(鼓浪嶼市場路66號) 7.原宏寧醫院(鼓浪嶼鼓新路46號) 8.中共廈門中心市委聯絡舊址(鼓浪嶼泉州路54號) 9.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舊址(鼓浪嶼虎巷8號) 10.鼓浪嶼龍頭路144-150號 11.鼓浪嶼復興路69號 12.鼓浪嶼港后路16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