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護幼不掉線 譜寫出童心有愛的湖里童謠
2020-06-01 19:14:54?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指導站組織孩子們開展“潔凈家園”行動。(湖里區委文明辦供圖) 東南網6月1日訊(本網記者 鄒玒 通訊員 陳敏 李彥歐)文明用情,久久為功。近期,廈門市湖里區各界凝聚文明和愛心的力量,暖心助幼不斷鏈,愛心護幼不掉線,為未成年健康成長筑起一道愛心墻,譜寫出童心有愛的湖里童謠,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伴你“童”行 未成年人社會實踐教育邁向“最后一公里” 日前,江頭街道金尚社區未成年人社會實踐指導站正式向居民恢復開放,這一道亮麗多彩的風景線重新煥發出往日的純真光彩。 走進指導站,10歲的女孩小雅(化名)正與伙伴們一起玩著益智玩具,在旁的志愿者適時引導著孩子們,保持著一定的安全距離。小雅的奶奶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小學的孩子雖然復學了,但仍然缺少合適的校外活動場所。黃奶奶說:“她放學后就是寫作業或畫畫,即使周末也很少出門。”長期“悶”在家里,家長們也擔心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現在終于盼到社區指導站開放了,我們來這里也可以陪小孩一起玩耍。就在家門口,不怕刮風下雨,方便、更放心。”黃奶奶笑著連連肯定地說道。 鄰里之間的融融溫情,讓這個童趣家園融洽、有愛,多式多樣的未成年實踐活動,為社區“一站式”便民服務增添了屬于少年兒童的文明溫度。 開在家門口的實踐課堂,離校不離教,讓有益的社區實踐成為孩子們的校外課堂。金尚社區工作人員小林表示,社區現有未成年人1758名,如何呵護、引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一直都是社區便民服務工作的重要課題,“我們依托指導站,長期策劃相關未成年活動,邀請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讓這個場所真正盡到其用,豐富未成年人生活,營造陽光成長的良好氛圍”。 指導站傾聽居民心聲,將社區教育資源有機結合,打造湖里居民家門口的“社會實踐大課堂”,精心規劃愛國主義、道德文明、文化藝術、科普知識教育四條研學路線,廣泛開展諸如“共筑藍天夢·環保實踐行”“我是小小傾聽者”等社會實踐體驗活動,和“樂響一夏”公益葫蘆絲課程、書法公益暑期班等文藝培訓課程,策劃組織了多樣的志愿服務。 不同層次、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社區未成年人社會實踐活動,為孩子們的陽光成長創造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將帶來更多樣、多彩的未來可能。 指導站組織未成年人參加“關愛禮遇公交司機”志愿服務活動。資料圖 “童”情共鳴 心理輔導站貼近孩子心靈 來自學業、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常常讓未成年人“壓力山大”,負面情緒日積月累,小問題勢必會引發大問題。 湖里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主動靠前,與一顆顆童心發起“童”情共鳴,幫孩子們趕走“不開心”。 “老師,剛剛復學,我感覺壓力一下子全回來了,父母天天逼著我學,我一看到書本就煩,還有煩人的考試,你教教我該怎么做呢?”對湖里區心理輔導站咨詢師來說,類似這樣的求助電話,已經成為工作的“日常”。 “像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情況,給我們心理輔導站的工作帶了不小挑戰。”相關負責人曾老師說,“我們認真接聽每一個來電,跟蹤做好后續的心理服務,全心希望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疫情期間,輔導站主動適應外部環境變化,錄制線上微課,創新采用微課與熱線咨詢相結合的模式,使講師與聽眾、觀眾“一對一”咨詢,形成及時雙向的交流。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24小時全心守候不間斷線上、線下兩端共同發力畫好湖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同心圓。 長期以來,湖里區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實踐育人,積極探索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新要求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相結合,統籌區內豐富的自然、人文、科技、紅色文化等教育資源,在陣地、隊伍、項目方面狠下功夫,為未成年人搭建社會實踐平臺,提供優質志愿服務,引導廣大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