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福建日報廈門觀察 > 正文

廈門五緣實驗學校生態文明教育紀實

2020-05-22 16:51:14? 作者: 楊珊珊?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以生態文明教育涵養學生全面發展 

——廈門五緣實驗學校生態文明教育紀實 

東南網5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楊珊珊 通訊員 張潔玲 王炳勇作為廈門市教育局直屬的第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廈門五緣實驗學校自2008年建校起,就致力于打造生態文明校園,創新生態文明教育機制,培養具有生態文明素養的優秀人才。

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發生態特色課堂,開展生態文明實踐活動,學校在文明校園創建活動中走出一條特色之路。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特色學校”“廈門市創建第三屆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單位”“福建省攜手共創綠色生態文明單位”“廈門市文明校園”,生態文明建設卓有成效。

打造生態校園 浸潤學生品格

走進位于廈門五緣灣畔、廈門五緣學村內的廈門五緣實驗學校,綠地散落學校各個角落,隨處可見的花卉樹木、小橋流水點綴了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校園。綠色的校園吸引了不少生態小伙伴,鳥兒在草地覓食、樹上歌唱的場景抬首垂眸間可見,校園自有多樣的生態系統。

享受著生態校園帶來的愉悅,八年級(2)班學生柴博騰說:“這些景色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可以放松心情,有助于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在三角梅、鳳凰樹、水車、小橋流水襯托的紅領巾勞動實踐基地中,學生們可以體驗勞動的光榮與幸福;廈門實行垃圾分類后,校園道路兩旁設置了許多宣傳垃圾分類相關知識的展板……潛移默化中,五緣實驗學校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生態理念和良好習慣。

“樹人堂”“育才閣”等建筑名承載學校重望,讓每一個學子明白自己所肩負成人成才之使命;“先賢徑”“心鑒池”和校訓“用心尊重”教育師生做人、做事;“弟子規”“三字經”“孔子廣場”“魯迅雕像”向五緣學子傳遞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崇德育行,樹人育才,學校利用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浸潤學生的人格品行,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文明有禮的學生。

實施生態課程 創新教育機制

學校生態資源豐富,立足校園本身的軟硬件,廈門五緣實驗學校精心設計生態課程,創新生態文明教育機制,打造生態文明教育亮點。

學校生科實踐社團輔導員王炳勇老師介紹,校園常年鳥語相伴,學校便開設理論課程《觀鳥入門》 《呢喃鳥語》等,印刷出版了《廈門五緣實驗學校校園鳥類》《廈門五緣實驗學校校園植物》等圖書,在實踐課程中,帶著學生去探索校內的鳥世界,進行校園鳥類調查、鳥類胸章的制作等。以此獨特的校本課程,讓學生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植被多樣的校園,更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生態素材庫。為美化校園環境,增加科普宣傳方式,提高師生保護校園植物意識,生物組組織學生策劃開展了“致綠色文明,揚五緣風采”校園植物調查課題研究活動。對校園樹木植物進行種類統計和編號,編寫校園植物志,制作宣傳書簽,設計個性化銘牌……通過“微行動,探索綠色地圖;探書海,匯集植物名錄;傳綠意,懸掛樹木銘牌;承文明,開展宣傳活動”4個環節的活動,師生們更加關心愛護校園綠色生命,保護身邊的綠化成果,“植綠、護綠、愛綠、興綠”的生態文明教育水到渠成。

不僅在校內立足課堂,創新性地滲透生態文明價值觀教育,并以“微問題”切入,見微知著開展課題研究,根植生態文明價值觀,學校還通過家、校、社融合,組織學生走向戶外。以“橫向聯合,多方參與”的思路,通過一系列研學活動,學校拓展了生態文明教育的時間和空間,深化開展教育。

在學校生科社團與禾緣社區聯合開展的關于紫水雞與生態農業的實踐活動中,師生們走進張埭橋水庫,和廈門市觀鳥協會成員們一起,邂逅紫水雞。認識“世界最美水鳥”和眾多野生鳥類,了解它們的棲息地。

“在‘走近中華白海豚,傳習閩南中草藥’的活動中,我們到火燒嶼海豚救護與繁育基地和廈門慈濟北宮青草藥研學中心,了解了白海豚的物種現狀,以及廈門市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為保護白海豚所做的努力,還學習了有關中草藥的知識,體會到中醫的博大精深。”柴博騰回憶,多樣化的活動,讓他們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啟發他們發揮自己的力量參與生態保護。

探索生態德育 豐富文明內涵

在廈門五緣實驗學校中,有一處大受學生歡迎的“開心農場”。在這里,師生共同參與種植全過程,果蔬成熟后,學生們親自動手采摘,做成艾草粿、水餃等各式各樣的食物。這是學校創新開展的食育課程。

“讓學生體驗食材的栽培過程,從中感受生命的神秘,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以此培養學生對食物的敬意與感恩,培養他們的勞動能力、責任感。”學校德育科主任陳錦松說。

自己漚肥,人工抓蟲,不噴灑農藥,“開心農場”規矩多多,都是因為學校想將“綠色、循環”的理念傳遞給學生,引導他們關注自身飲食健康,進而影響更多的人共同關注農業可持續發展,關注環境生態保護。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學校以細、小、實、新、活為特點,堅持“微德育”形式,重體驗、重養成,努力培養文明儒雅有愛心的學生,而生態文明教育為學校德育增添了更多內涵。

學校充分發揮德育科、團委、少先隊的德育主陣地作用,持續開展“我是文明小白鷺,垃圾分類我先行”主題教育活動。學校還組織學生參與廈門市中小學生綠海鷗垃圾分類夏令營,走進禾緣社區,走進翔安東部固廢中心,學習垃圾分類主題教育知識。體育組、科學組、美術組等教研組紛紛開設垃圾分類主題觀摩課。學校還攜手禾緣社區共同開展垃圾分類“環保小衛士”爭章活動,每月定期為優秀環保小衛士舉行隆重的表彰儀式。

在陳錦松看來,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生態文明主題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克服困難、團結合作、誠信競賽等優良品質,潛移默化地滲透關愛生命、保護大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個性在深度上充分發展、廣度上多元發展、整體上和諧發展。

進一步打造生態文明校園、智慧校園,培育具有生態文明素養的優秀人才,爭取讓生態文明校園建設更上一層樓。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