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防輸入 廈門翔安軍轉干部主動請戰
2020-03-10 07:48:36?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外防輸入 軍轉干部主動請戰 翔安區建設與交通局的軍轉干部組成轉運團,戰斗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最前沿 轉運團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接送從各交通樞紐前往翔安的乘客。 廈門日報訊(文/全媒體記者 邵凌豐 通訊員 林惠燕 圖/翔安區建設與交通局提供)接受采訪的時候,他抬手看了一下表,嘴里突然冒出來一句:“下午三點五十五分,有一趟航班抵達。”他叫何匡華,在翔安區建設與交通局任職的軍轉干部,最近一個來月他負責轉運團的工作,實時關注著航班、車次等動態信息,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 “外防輸入”是疫情防控中的要點,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個字,但實際操作起來,需要一個完整嚴密的體系來支撐,其中最關鍵的要素就是“轉運團”這支隊伍:它要負責盯緊機場、火車站、客運站等處,轉運那些抵達廈門后要前來翔安的乘客,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妥善安置。 這個區建設與交通局專門成立的轉運團,所有8名團員都是軍轉干部,其中年紀最大的陳捌已經57歲。退伍不褪色,軍人的鐵血精神與堅強剛毅讓他們在最關鍵的時刻,主動站到疫情防控一線的最前沿。截至3月9日17時,累計出動192人次,轉運18批24人。 疫情沒有到結束的時候,這條轉運的戰線,無論從時間還是地點層面上考量,都可能還有很長。轉運團的這些軍轉干部依然保持著很好的狀態,他們依然時刻準備著,只因為心里都有同一句話: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有信心 一個下午組建完成 24小時緊盯“1+2+4” 2月初,一接到轉運團組建的任務,副局長陳鴻興立即想到局里的幾位軍轉干部,同為軍轉,他明白這個任務需要這些鐵血漢子擔起來。轉運團首批共5人。陳鴻興記得,2月初找他們就明確了:“我說了這個團的任務重,需要24小時在崗備勤,也說了危險性,時刻會有與感染者面對面的可能,問他們愿意嗎?”無一例外,他們全都不假思索地答應了,紛紛主動請戰,這個團隊一個下午就組成了。2月底,又有3名軍轉干部加入。 何匡華說,從2月6日至2月26日,主要是從廈門站和廈門北站2個火車站轉運人員。2月26日后,他們的轉運地點增加了1個機場。而從2月29日開始,隨著復工復產的持續推進,島內外4個長途車站,也成了他們需要關注的轉運地點。 作為總負責人,副局長陳鴻興一樣需要和隊員們保持24小時待命的狀態,還要時刻掌握轉運全程的情況,及時對接相關部門。隊員們有時候可能一天都不用跑一趟,但有時候一天得跑好幾趟,到凌晨也可能得出門。 很貼心 貼心做好安撫解釋 車上備有牛奶面包 轉運團的大概工作流程是:由聯絡員與各處交通樞紐保持聯系,如果有抵廈乘客的最終目的地是翔安,轉運團就要即時出動;將乘客帶到定點酒店后,根據其情況,由單位或鎮街帶回,如果不符合相關條件,還需要在定點酒店入住隔離。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充滿了各種細節,如果不夠細致貼心,可能很難完成。 “轉運過程的第一步,就需要和這些乘客進行近距離接觸,面對面交談,核對確認信息后,把他們請上車。”何匡華說。上車這個環節,就會遇到乘客不想上車的情況,“有的人很著急,拒絕上車。”他說,轉運團的成員們都能理解他們的心情,苦口婆心地勸說,“我們會說清楚目前的政策要求,也會跟他們心平氣和地說清楚這樣做,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配合才能更好地開展后續工作。”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抵達酒店后有的乘客不想下車,堅持要回租住處。“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乘客對在酒店實施隔離存在顧慮。”何匡華說,這時候成員們都會積極幫忙協調,幫助乘客入住——因為轉運團的工作不只是運送,而是要讓每個乘客都得到妥善安置。 還有一個小細節彰顯了這些軍轉干部的貼心:轉運車上還會特地備著牛奶、礦泉水、方便面和小面包,半夜抵廈的乘客可以隨時取用。 夠細心 做好自我防護 對工作負責對家人負責 從一開始的5人團隊,到后來又增添成8人,轉運團面對越來越繁重的任務,也沒有忘記時刻做好自我防護。 何匡華說,一開始的時候防疫物資緊缺,他們戴上口罩和護目鏡,也想辦法找來了雨衣作為臨時的防護服。后來局里及時配齊了防疫物資,還專門找來了專業的醫護人員,教這些軍轉干部如何做好自我防護的各種小細節。何匡華在單位里還專門備了一套服裝,每次轉運結束后,他都要換掉身上的衣服,穿好備用服回家。 “他們都有家庭有孩子,但他們更知道自己肩上戰疫責任的重要性。”陳鴻興說,軍轉干部們都很認真地做好自我防護,希望可以在戰疫中持續出力。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