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湖里:巧打組合拳 牢筑小區抗疫“防火墻”
2020-03-05 23:41:13?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柳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組建小區防疫領導小組(南山社區供圖) 東南網3月5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黨建引領、快速響應、嚴防嚴控、傳遞愛心……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廈門市湖里區建立區、街道、社區、小區四級防控責任體系,巧打組合拳,牢牢筑起小區抗擊疫情“防火墻”。 激活紅色引擎 發揮“支部建在小區”優勢 戰疫,是一場跟病毒的較量,也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疫情來臨,湖里區委第一時間成立區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下設“一辦十二組”。在全市率先專設小區防控組,具體負責小區防控工作。 湖里區充分發揮“支部建在小區”的優勢,將疫情防控工作推進到居民群眾“最后一百米”。1月27日之前,湖里區482個小區(含124個城中村小組)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組,組長由小區黨支部書記擔任。工作組的職責包括督促帶動業委會、物業、黨員和居民志愿者等力量,開展小區防疫工作。 正是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全區還組建了小區防疫黨員突擊隊670支,約有黨員5100名。這些黨員直接下沉小區,開展入戶排查、測溫登記、巡邏勸導等工作。此外,2800多名區屬黨員積極到居住小區報到,接受所在小區黨支部統一調配,投身防疫一線。 對于一些無物業老舊小區,區、街領導多次實地指導疫情防控工作,強化支部黨員、雙報到黨員和樓棟自管小組的力量,加強人員排查,為居民筑牢防疫墻。村里社區黨支部探索“值守制”“承諾制”等模式,發動黨員、黨員志愿者、樓組長,實現24小時值守;南山社區黨委組織部署,動員小區居民自發組建“防控疫情自管小組”,投入到一線防疫工作。 嚴守出入口,做好防疫宣傳(金安社區供圖) 線上線下結合 嚴守基層防控“主戰場” “你好,請填寫個人情況并接受體溫測量。”1月27日開始,湖里區各小區全部實行封閉式管理,凡進小區者必須量體溫、登記信息。全區53個城中村、124個小組全面實行“黨建引領、群防群治”的防控模式,對保留的120個出入口全部設置體溫檢測點,進行信息登記。 湖里區小區防控組還組建5個檢查組,按照“所有小區全覆蓋、重點小區回頭看”的要求,每天不打招呼、直插小區進行隨機檢查,督促工作落實,搜集意見建議。 除了線下精準防控外,湖里區還全面推廣線上居民健康情況調查表等做法,由小區黨支部牽頭,小區業委會、物業等共同發力,采取“不見面”的方式,通過小區建大群、樓棟建小群、戶建家人群、親友群和朋友群等方式對人員進行立體化摸排。 另外,為讓防疫宣傳入腦入心,除了設置電子顯示屏、懸掛橫幅、建立微信群進行宣傳之外,湖里區委宣傳部編寫疫情防控“三字經”,閩南話、小喇叭、答嘴鼓等多種方式齊上陣,全天候向群眾宣傳防控知識。 不少街道社區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意宣傳。在塘邊社區,微型消防車、巡邏車、垃圾車都是流動的小喇叭,廣場舞大媽更是拿來了平日使用的“喇叭”支援。非遺傳承人林志萍還錄制防疫宣傳答嘴鼓視頻,進行線上播放。 退役軍人應急突擊隊隊員勸導老人戴好口罩(禾緣社區供圖) 發動志愿力量 成立小區防控志愿服務隊 湖里區還發動全區13000余名志愿者,組建成立358支小區防控志愿服務隊,投身于全區所有小區、“村改居”社區的防疫工作。他們積極挖掘自身資源,為小區防控捐資獻物。 而小區能人、小區秘書、小區醫生、小區警察、小區調解員等小區治理生力軍,也在小區防疫中發揮著各自的專業特長。禾盛社區水晶森林小區發揮小區里有醫護工作者的優勢,為居民提供疫情防控咨詢、建議,必要時協助開展流調及標本采集。而在金安社區,有80余名志愿者在上百個微信群里及時引導辨別謠言、轉發身邊好故事,退休法官吳秀丹就是其中的一員。 另外,面對疫情,禾緣社區二十多名退役軍人組建成立“退役軍人應急突擊隊”,每天上午、下午甚至晚間輪流在轄區各卡點值守,在沿街店面、人行道、海灣邊巡邏,勸導大家戴好口罩,不要扎堆聚集。針對外來人口聚集的城中村社區,湖里區組建起老人協會防控隊、義務消防隊、防疫應急突擊隊等力量,全面筑牢城中村“防護墻”。 此外,各小區還發揮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和小區黨員志愿服務隊、居民志愿者的作用,對孤寡老人、殘疾人家庭、隔離家庭等特殊群體和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家屬開展愛心幫扶,幫助做好生活必需品代買、藥品代購、心理咨詢和疏導等工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