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河:黨建紅,讓居民享受“穩穩的幸福”
2020-01-13 15:34:02? ? 來源: 殿前街道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黨建紅,讓居民享受“穩穩的幸福” ——記興園社區興園雅苑小區黨支部書記 吳文河 初心語: “小區治理是一項造福百姓的大工程。我們真正要做的就是將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擰成一股繩,更好完善小區管理,提升小區服務,讓小區治理真正惠及群眾、深入民心!” 老舊小區的管理要應對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如果這個小區又是由三部分原本各自為陣的居民樓組成的呢?可以想象,此間的難題將是加倍的。 興園社區興園雅苑小區就是這樣的“綜合體”。原先面臨產權關系混亂、基礎設施老化、配套設施匱乏、物業管理缺位等問題,再加上“大鍋飯”意識作祟,小區治理舉步維艱。如今,隨著小區治理的推動,興園雅苑逐步形成小區黨支部為核心,小區業委會和物業單位“三駕馬車”齊頭并進局面,創新小區治理模式,讓居民享受“穩穩的幸福”。 黨建引領的重擔由社區黨委委員吳文河挑起,他擔任過渡期的興園雅苑小區黨支部書記,打好先鋒戰,啃下一個個硬骨頭。 吳文河是資深社區工作者,有豐富的社區管理經驗,但興園雅苑小區治理的難度,對他來說,也是一個艱巨的挑戰。 “這個小區共有5棟居民樓,其中3棟為原7318兵工廠宿舍,于1993年竣工入住,一棟為原7318兵工廠與開發商合作開發的商品房(原園山雅閣),另一棟雪梨公寓即原7318廠招待所,后出售給坤城房地產改成單身公寓。”吳文河介紹,雖然5棟居民樓緊挨著,但由于產權原因,形成了三個陣營,“多龍治水”反而變成了“群龍無首”,導致管理亂象頻出。 多年來,該小區管理問題頻發,居民居住品質難以提升,居民怨聲載道。 吳文河分析,主要是管理的缺失,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將以往“游擊隊”式物業管理或小區業委會的自管自治,轉為聘請專業物業公司,以此綜合施策開展管理,滿足大家對小區生活的需求。 但小區面臨的問題是產權分散,面積小、公共配套不足、物業管理費低等等,這讓不少專業的物業公司不敢“接盤”。 經過多方衡量比較,小區決定聘請坤城物業開展專業化物業管理服務,等于是坤城把原先管理的雪梨公寓擴展到整個興園雅苑小區,如此一來,人力資源可以共享。 說起這,吳文河還記得,今年4月30日,他跟原先的物業談到晚上10點多,對方最終才決定“撤場”,5月1日當天一早坤城物業就“進場”服務,無縫銜接。一些業主不理解“為什么一夜間就換了物業”,為此,吳文河五一小長假三天都呆在小區,進行協調。 這之后,小區黨支部積極引導坤城物業推出了三個月的“試用期”,用真心換取了居民的支持,并通過全體業主代表大會,簽訂了管理服務協議,進入專業化的物業管理。 而對整個小區來說,整合也推動了資源互補。吳文河介紹,原7318廠宿舍相對停車位較充裕,但沒有配套公共服務用房,而園山雅閣有服務用房,但停車位十分緊張。興園雅苑小區整合成功后,圓滿解決了原兩個小區公共資源不足的短板,為更好地服務居民搭建了新平臺。 小區合并之后,實現封閉式管理,讓業主居住更舒心、安全。同時,在社區的指導下,小區黨支部引領小區業委會成功申請湖里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大公維金將對小區樓頂漏水及屋面瓷磚脫落的安全隱患進行維修。 總結小區治理工作經驗,吳文河表示,在近年來小區管理水平穩步提升的過程中不難發現,社區較為專業性的指導和資源的鏈接,以及2018年小區黨支部成立后的強力引領,是小區治理高速發展的引擎。 “通過小區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的深入開展,興園雅苑小區理清了產權關系,優化了基礎設施,豐富了小區配套,實現了專業的物業管理,更是破除‘大鍋飯’意識,激發起小區業主的主人翁意識,驅動小區治理的內生動力。”吳文河總結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