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鷺花城三期小區:黨建引領共建共治 “四化”花城更幸福
2020-01-09 15:52:02? ? 來源: 殿前街道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黨建引領共建共治 “四化”花城更幸福 翔鷺社區翔鷺花城三期小區 改造前 改造后 【小區名片】 翔鷺社區翔鷺花城三期位于長虹路西側,毗鄰寨上社,地處外來務工聚集區,小區于2009年1月竣工入住。現有居民住宅樓19棟,共42梯,住戶1390戶,總人口4128人,其中戶籍人口1097人,流動人口3031人。 翔鷺三期黨支部于2017年2月24日正式成立,支部共有黨員73人,在冊黨員21名,非在冊黨員52人。治理前,翔鷺花城三期小區問題突顯,包括方土裸露、污水外流、亂搭亂建,違章停車等亂象。在翔鷺社區的有力帶領下,黨支部以黨建為基礎,以服務居民為重點,深入開展小區治理,實現“四化”花城更幸福的愿景。 【經驗做法】 一、建強小區核心,推動小區自治常態化。 我們認真貫徹落實“1+4+N”文件精神,從建強小區核心、抓好組織建設入手,采取有力措施,推動小區自治常態化。 一是建強小區核心。翔鷺三期黨支部于2017年2月24日正式成立,支部共有黨員73人,在冊黨員21名,非在冊黨員52人。小區首屆業委會于2011年11月成立,2017年12月第二屆業委會換屆選舉,小區業委會主任危忠林兼小區黨支部書記,實現了一肩挑,做到了雙向進入、交叉任職,使得小區各項工作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 二是推動區域共建。依托翔鷺社區大黨委平臺,深入挖掘多方資源,實現共駐共建。以黨支部為核心,將共建單位外國語學校湖里分校、翔鷺小學等納入小區共建隊伍中來,通過開展常態化的每周六的潔凈家園活動、幫扶困難居民等方式,深入開展小區服務,同時緊抓小區熱心居民、能人、物業、業委會中的黨員力量,拓寬服務廣度,最大程度實現服務深度,落實民生舉措,小區治理的各項工作深入人心。 三是推動黨員報到。除了在冊黨員之外,黨支部還尤其重視激發小區在職黨員的帶頭模范作用,對小區在職黨員進行排查摸底,了解其服務意愿,對其進行合理的志愿服務安排。根據排查摸底,小區現有52名在職黨員,為了更好地發揮在職黨員的力量,在黨支部的指導下,黨支部組織成立在職黨員議事小組,對小區建設進行落實和監督。建立在職黨員微信交流群,實時將小區的志愿服務計劃、黨的政策學習以及小區建設中的重要事項發布到群里,引導在職黨員參與小區各項事務。目前,小區在職黨員服務參與率已達85%以上。 二、堅持共治共享,推動小區改造精品化。 黨支部成立后,把提升美化小區環境、建設美好家園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支部黨員各抒已見,根據自己的業務特長對方案落實積極建言獻策。 一是抓好小區安全防護。在黨支部引領下,經多方協調建設,樓棟全部使用指紋門禁系統,實現了高清探頭全覆蓋,為了小區居民電動車充電安全的考慮,在小區內及大門出口開辟了兩塊空地作為電動車充電樁及集中停放點。2019年7月開始對電動車出入小區進行嚴格的管控(包括快遞和送餐的電動車),以降低消防隱患,杜絕因電動車無序停放或充電引發的火災等,提升小區的安全。精打細算“配監控”,業委會委員吳晨偉是學電子專業的,他利用業余時間發揮特長,免費給小區設計了全覆蓋的監控系統方案,大家集體去電子城調研,經過淘寶比價,采購后外請師傅安裝。首批地面126個高清探頭總共只花了17.7萬元,節省了一半多的錢!第二批地庫采購安裝了50多個探頭,全小區基本實現了無死角監控。 二是抓好小區環境提升。小區業委會、物業在小區黨支部的引領下開展小區治理工作,小區黨支部書記兼業委會主任危忠林與黨員、業委會成員、物業人員等多方商討,堅持每周六常態開展潔凈家園活動;為提升小區黨建氛圍,在小區內制作“中國夢”宣傳板,業委會成員還自己動手裝扮家園,他們利用周末時間集體出動,驅車前往漳州選擇適合栽種的樹苗,在小區內開展了植樹活動,讓小區綠樹成蔭,鮮花怒放。針對小區高額水費問題,85后物業主任王川自告奮勇帶領團隊自學探測本領、動手挖掘廢土,修理水管,并和業委會成員52次探測地下水管,自行采購新水管,完成地下水管的替換,將原有的水壓合理下降,為居民節省水費。 三是著力解決小區大事。對于小區停車難問題,經過反復協商,在全市率先啟動了房產證、行駛證、車輛登記證“三證合一”停車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物業服務管理水平。小區黨支部與業委會、物業一起,從小區居民關注的大事、急事入手,針對小區二次供水頻繁爆管的問題,召開聯席會議,討論籌集經費辦法,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申請到“以獎代補”項目補助20萬元,剩余65萬元由黨支部、業委會、物業組織動員居民自籌,從根本上解決了小區二次供水難題。小區還進行停車規劃并收費、在電梯里設置廣告牌進行招商、收取電信運營商進場費、與長城寬帶談判無償提供光纖作為小區監控數據傳輸之用等事項,將收取的費用用于購買小區監控、電梯維保、添置小區公共休閑場所設施、二次供水管局部更換改造等,切實做到以民生實事為切入口,以少量資金實現大量惠民服務。小區治理開展以來,小區里的煩心事、揪心事、急難事都在黨支部、業委會的協調努力下得到了及時處理。 三、培育小區文化,推動小區氛圍和諧化。 小區共同精神的培育對于凝聚小區人心至關重要。為此,小區黨支部、業委會高度重視家風家訓和小區文化建設,通過各種形式抓好小區共同精神的培育和弘揚。 一是制定小區居民公約。在黨支部的引領下,小區黨員與小區居民共同商討制定了小區家訓和13條居規民約,并通過上墻的形式增強居民對其的熟悉感,為小區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文化氛圍。 二是樹立榜樣學習力量。為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和諧的小區氛圍,黨支部以改造小區長廊和正大門為契機,增加了好人好事宣傳欄,通過調查走訪,將小區里的優秀黨員、居民的先進事跡展示出來,希望借此潛移默化地對居民產生良好的影響,共創文明小區。 三是搭建宣傳服務平臺。翔鷺三期黨支部還通過搭建“微信公眾平臺”,整合小區資源,努力實現線上、線下宣傳引導和民生服務,將黨建工作全覆蓋。同時,黨支部還搭建了兩臺LED顯示屏,通過全天來回滾動播放的形式,將小區中的一些重要活動、小區建設內容、黨支部的黨建成果展示出來,拓寬信息宣傳渠道,使小區服務更加便民,黨的精神能夠更好得到傳達。 四、不斷創新發展,推動小區服務經常化。 解決小區基本問題是小區治理的第一步,如何更好地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創新發展,才是一個典范小區該有的樣子。為此,我們不斷創新突破,推動小區服務經?;?、制度化。 一是大力推動志愿服務。黨支部通過對小區資源的深入挖掘和對小區需求的準確分析,群策群力積極創新,建立了7支志愿者服務隊。如小區的環保小組,優邁志愿者,“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守望相助”巡邏隊,吧啦吧啦舞蹈隊、“鷺娃之音”廣播服務隊等,這7支志愿者服務隊都在小區黨支部的指導下,在不同方面為小區居民提供各種優質的服務。截至目前,這些志愿者服務隊已相繼開展了近50場活動,充分體現了居民對小區建設的參與作用。 二是創新設立小區廣播站。為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更加友善的鄰里關系,形成鄰里守望的良好氛圍,黨支部于2017年3月份成立“鷺娃之音”雙語廣播站(閩南語和國語),這是廈門市的首家小區廣播站?!苞樛拗簟彪p語廣播站由小區黨員(原支部宣傳委員)吳鵬進行全程播音指導,還聘請了廈門廣播電視臺的記者為我們的小小廣播員進行專業培訓。廣播站每周播音兩次,時間是下午5:30--6:00,主題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社區守則”、“資訊動態”、“實事新聞”、“文化長廊”、“鄰里留言箱”。通過以小朋友童真、童趣的方式更好引領小區居民實行小區治理措施,提升居民對小區的認可度和參與度。 三是大力開展綠色共治。翔鷺三期黨支部和業委會把開展垃圾分類作為小區治理的重要突破口,全民參與,倡導綠色環保。黨支部引領小區業委會、物業以及綠翔媽媽志愿者入戶宣傳,發動和組織志愿者督導小區居民垃圾分類、清理小區垃圾、進行垃圾回收等活動,倡導居民自覺愛護小區環境。支部先后組織開展了上百次入戶宣傳指導活動,入戶1000多戶業主,將垃圾分類的知識、方法傳遞到每一戶居民家庭中。同時,充分利用社區引進“綠主婦”優秀環保團隊的契機,指導成立“綠翔媽媽”志愿服務隊,用創新思路開展垃圾分類,居民投放準確率高達97%以上,成為全市垃圾分類典范小區。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