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二期小區:“135”治理模式讓知足者更常樂
2020-01-08 15:58:44? ? 來源: 殿前街道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135”治理模式讓知足者更常樂 長樂社區長樂二期小區 原鐵皮停車棚 原鐵皮停車棚改為“鹿小筑 【小區名片】 長樂二期小區位于湖里區長樂路296號,于2000年建成,共有228 戶,其中業主自住163 戶,出租59戶。小區總人口793人,其中本地戶籍391人,外來402人。長樂二期小區黨支部成立于2018年4月,現有黨員11名,其中在冊黨員9名,非在冊黨員2名。小區業委會2014年12月完成第二屆業委會換屆選舉。 治理前的長樂二期小區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綠化遭到破壞,樓頂堆雜嚴重等問題,在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實踐了“135”治理模式,組建黨群服務聯盟,鼓勵和支持沿街商鋪加入打造“紅色地標”,引導沿街商家與小區融合,率先推行志愿服務積分兌換,引導更多的居民共同參與小區治理,逐步實現“知足常樂”小區的目標。 【經驗做法】 一、建強一個核心,不斷夯實組織基礎。 小區黨支部以加強自身建設,凝聚多方力量為抓手,不斷拉長組織半徑,擴大治理同心圓,切實把小區黨支部打造成小區治理的“領導核心”。 一是抓實教育管理,提升戰斗力。黨支部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采用集中學習、主題討論、線上學習、參與公益活動等多種形式在豐富黨員組織生活的同時,推動黨員積極參與小區治理。組織黨員學習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湖里區小區治理“1+4+N”等文件精神,開展專題討論,用理論指導實踐,教育引導黨員群眾講操守、重品行,守道德、做表率,從遵守居民公約到參加小區公益活動,用實際行動做小區治理的踐行者。 二是促進三方融合,增強引領力。小區黨支部把服務小區居民、推動小區治理作為首要任務,帶領業委會、物業多次召開“三方聯席會”,積極協調解決居民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將“支部書記列席業委會會議”寫入業委會章程。針對部分樓棟樓梯墻面破損問題,小區黨支部積極到現場核查,召集業委會協商處理意見,及時修補破損墻面。 三是組建廉政隊伍,夯實監督力。成立由小區黨支部書記劉仁堂任組長,由有財務經驗居民骨干任組員的廉政監督小組。監督小組對小區工程項目進行全程監督,并定期查看業委會、物業的財務賬目,督促業委會、物業定期公開賬目明細,讓小區居民更加明確錢花向何處。 二、建立三項制度,不斷強化機制建設。 黨支部不斷研究新形勢、新任務、新情況,積極探索并逐步完善小區治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注重從制度機制上創新,有力推動了小區和諧發展。 一是建立黨員先議制。推行小區大小事,黨員先醞釀,支部定方向。讓黨員先于群眾對小區重大事項進行審議表決,通過召開黨員大會,組織全體黨員討論,對議題實施與否進行投票,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形成決議。黨員先議制增強了黨員的主動性和責任感,推動黨員在小區治理中積極發揮作用。 二是建立聯席會議制。成立由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居民代表及駐區單位組建的聯席會,定期研究討論小區內的大小事情,解決小區居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解決小區樓道墻面破舊和小區危墻改造的問題,黨支部動員業委會投入23.7萬元(其中13萬元全部家底、貸款10.7萬元),并動員小區居民自籌2.6萬元,完成了小區17個樓道墻面翻新、消防設施、小區監控設施和危墻改造工程。 三是建立代表議事制。組建了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成員及梯位代表組成的代表議事會。代表議事會在小區黨支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由小區業委會負責日常事務。有關小區管理、小區建設、環境綜合整治及其他社會性、公益性、群眾性事務及日常專項維修中屬大修(5000元以上)工程等都由議事會表決通過。 三、創新五大舉措,推動小區多元共治。 黨支部堅持多元、多維、依法、有序、共享五原則,推動小區文化建設、居民素質提升,不斷培育壯大志愿者隊伍,凝聚小區治理合力,促進小區治理體系不斷優化。 一是推行志愿服務積分兌換。黨支部通過積極走訪調查,結合小區實際,制定了《長樂二期志愿服務積分管理辦法》、《長樂二期積分兌換辦法》,明確可以積分的項目類別及對應的積分數量,積分服務總共有8大類18小項,推動居民積極參與小區安全、垃圾分類、場館管理、文明先行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由愛心商家提供積分兌換的獎品,目前加入小區愛心商家行業的有6家,提供免費健身卡、免費體檢券等。 二是成立黨群服務聯盟。由小區黨支部牽頭,聯合小區周邊邁飛健康管理中心、施施海鮮餐廳、茗露園茶葉店等11家企業和商家建立“志愿服務聯盟”,聯盟單位根據自身能力和小區居民需求,提供“微孝暖廚”“愛心驛站”“券券知心”等愛心服務。目前,已為獲得積分的志愿者提供了免費服務120多人次,搭起了商家與小區之間“連心橋”。位于長樂二期的茗露園茶葉店,每天為環衛工人、快遞員等提供免費茶水;德緣堂正記藥店除了提供免費茶水,還為小區居民提供免費測血壓服務;健民醫院定期派醫生到小區坐診,實現居民“小病不出小區”的目標;。 三是建設小區書院。結合黨員和小區居民特長,在群眾需求的基礎上,規范設置書院課程,構建“1+X”課程體系,1代表大學堂,包含樂齡學堂、養生講堂等,目前設置的課程有書法課、美術課、健康生活課等。X代表群眾性文化活動,既有室內活動,又有戶外活動,形成了“課堂+活動”模式,很多課程都由小區黨員主動認領。 四是打造活動陣地。建設融黨群之家、閱享空間以及戶外活動場所為一體的“榕樂園”。黨群之家是集議事、活動、休閑、教學、醫療及積分兌換于一體的活動場所,給小區里的黨員、群眾提供了溝通娛樂和交流互動的平臺。 五是創新垃圾分類再利用。依托小區書院,組建巧手坊,利用家中閑置的舊衣服、玻璃瓶、舊毛線衣等做成精美的手工作品。手工作品進入積分超市,居民可用積分來兌換這些手工品。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