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園雅苑小區:“三聯”模式聯片共管 創新微型小區治理
2020-01-08 15:42:28? ? 來源: 殿前街道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聯”模式聯片共管 創新微型小區治理 興園社區興園雅苑小區 雅苑黨群之家 雅苑黨群之家紅色書吧 【小區名片】 興園雅苑共有5棟居民樓,由7318兵工廠宿舍、園山雅閣、省五建、雪梨公寓等4個微型小區合并而成。興園雅苑黨支部成立于2018年4月,現有在冊黨員人數5名,非在冊黨員1名,第一屆興園雅苑小區聯合業委會成立于2018年5月。 在興園社區的領導下,興園雅苑小區積極探索微型小區治理模式,于2018年5月16日選舉成立了第一屆興園雅苑小區聯合業委會,并將原有的7318廠宿舍業委會和園山雅閣自管會合并,為微型小區聯片共管搭建了平臺,創新組織聯建、資源聯享、服務聯動“三聯”治理模式,讓居民享受“穩穩的幸福”。 【經驗做法】 一、組織聯建,核心引領片區治理。 在社區建設過程中,微型小區的管理難給社區、小區居民帶來了非常多的困擾,小區規模偏小、物業不管接盤、配套設施不全、業主矛盾較多,這些都成為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如何加強微型小區管理,成為擺在社區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嚴峻課題。 一是統一思想,理清思路。社區開展了多次的深入調研、走訪座談和學習討論,最終大家感到單靠每個微型小區獨立治理,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把幾個相鄰的微型小區綁在一起,當做一個片區聯片共管是一個可以嘗試的選擇。為此,我們就從小區聯片共管入手,把黨支部建在片區上,發揮黨支部的核心引領作用。 二是組織聯建,搭建平臺。我們克服黨員組織關系、檔案復雜、人數較少等諸多困難,選派社區黨總支委員吳文河擔任興園雅苑聯合黨支部書記。黨支部成立后,與社區一起走家入戶動員3個小區納入聯片共管范疇,積極探索微型小區治理模式,在2018年原7318小區和原園山雅閣兩個小區即將進行業委會換屆的節點,小區黨支部召集雙方業委會進行溝通協商,并廣泛征求小區業主意見,推動兩個小區整合成為一個小區,統稱“興園雅苑”。于2018年5月16日選舉成立了第一屆興園雅苑小區聯合業委會,將原有的7318廠宿舍業委會和園山雅閣自管會合并,為微型小區聯片共管搭建了平臺。 三是建章立制,共同參與。小區黨支部與新成立的聯合業委會班子召開聯席會議,共同探討表決通過了《業委會議事規則》、《小區公約》和《業委會章程》,將“支部書記主持參加業委會會議”加入到《業委會議事規則》中,明確了黨支部與業委會的融合辦法,更好對小區進行管理。通過小區黨支部的引領,興園雅苑小區業委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開展梯代表選舉搭建議事公共平臺,挖掘小區熱心居民開展志愿服務,鼓勵黨員亮身份開展服務,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居民大展身手,進一步激發了群眾自治的熱情,推動小區共管共享。 二、資源聯享,推動片區共建共管。 微型小區聯片治理,可以更好地推動資源整合共享。針對老舊小區面積小、配套設施匱乏、物業經費不足等難題,小區黨支部牽頭,通過理順產權關系,開展片區資源整合工作,各個小區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形成“1+1>2”的成效。 一是推動資源互補。原7318廠宿舍相對停車位較充裕,但沒有配套公共服務用房,園山雅閣有服務用房,但停車位十分緊。在“興園雅苑”小區的整合成功后,圓滿解決了原兩個小區公共資源不足的短板,為更好地服務居民搭建了新平臺。 二是推動老舊改造。近年來,社區通過為興園雅閣小區申請湖里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持續不斷地為小區環境進行了提升。在社區的指導下,小區黨支部引領小區業委會成功申請使用大公維金,對小區樓頂漏水及屋面瓷磚脫落的安全隱患進行維修。在街道支持下,小區綠化改造項目的開工,智能道閘及監控的改造都讓業主居住更舒心、安全。 三是推動陣地提升。由社區主導與原7318廠經過多次的努力協調,爭取到了園山北里11號二樓450平米的空間作為小區配套活動用房,由社區幾個熱心志愿者自發管理。借助這次片區治理,社區主導開展提升打造,引入專業機構,打造成擁有老人圖書館、老人康復區、老人休閑區、老人供餐區等多功能區域的“樂歲生活館”,設立商品兌換區、小區黨群活動室、小區調解委員會等,搭建起小區治理的多項服務平臺。 三、服務聯動,提升聯片共管水平。 微型小區聯片共管,可以把各方面的資源調動起來,把讓物業服務、便民服務、志愿服務更好地形成聯動優勢,讓小區業主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優化物業服務。片區治理在聯片共管以前,這個片區形成了三個陣營——位于中間的3棟原7318兵工廠宿舍,2009年成立了自己的業委會,不斷地在自管和“游擊隊”小物業管理中掙扎;一棟商品房性質的原園山雅閣,自己成立了業委會,也自己聘請物業管理;一棟由坤城地產改成的公寓樓,租戶多沒有獨立自主的管轄權。原來因為小區產權分散,面積小、公共配套不足、物業管理費低等原因,不少專業的物業公司不敢“接盤”,物業管理缺位的問題長期制約著小區發展。黨支部把推動提升小區物業管理水平當做首要任務來抓,勸退了服務原7318宿舍三棟樓的蕭華物業,聯系原雪梨公寓的物業服務單位坤城物業全面接盤片區物業服務,物業管理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實行封閉式管理,小區門禁采用人臉識別系統,綠化專業化養護,居民信息登記錄入到位。專業化的物業管理水平,推高了小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二是優化便民服務。隨著小區治理工作的開展,小區黨支部積極鏈接社區的志愿服務資源,建立起按需定制的志愿服務體系,并深入挖掘小區能人,主動參與到志愿服務中。小區秘書、小區律師、小區警察、小區醫生等“七小員”為小區居民帶來了全方位的服務,同時鏈接多方資源引入小區開展服務,破解小區自身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百米。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