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江:成立鴻風善行助學幫扶中心 為困難學子帶來光明
2019-12-25 10:41:19?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夏菁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用愛心為困難學子帶來光明 國網廈門供電公司翔北供電所林清江牽頭成立助學志愿組織,幫扶困難學生 林清江(戴紅帽者)在做入戶調查。(高 芳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鄔秀君)穿著電工工裝,剃平頭,胡子也沒怎么修,在國網廈門供電公司翔北供電所初次見面,這個四十多歲的男子有些沉默,只是輕聲招呼記者坐下。一泡又一泡的鐵觀音,茶香四溢,那些關于幫扶困難學生的事,也跟著流淌出來…… 三年來,正是這位看上去不起眼的電工,在做好本職工作之余,關注貧困家庭,助力貧困學生,發起成立“鴻風善行助學幫扶中心”;正是這位做人做事低調踏實的電工,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感染著家人、同事,用一顆赤誠的公益之心,播撒著愛的正能量。 他叫林清江。身邊的朋友曾這樣評價他:他不僅用自己的技能為困難戶送去光明,還給困難的學子帶去人生的光明。 一次走訪一次幫助 萌發精準幫扶想法 林清江的工作,需要經常入戶抄電表、幫人檢修電路。如今,他回憶起推開小林家房門的場景,記憶依然清晰: 幾十年的石頭老宅,散發著潮濕發霉的氣味,房間里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正在昏黃的燈光下沙沙起筆,滿是裂痕的墻面上貼滿了獎狀——小林的父親過世得早,母親離家出走,他一直和奶奶相依為命。 林清江從小林的奶奶那里得知,小林曾問過這樣的問題:“奶奶,如果您不在了,我還有沒有辦法讀書?”林清江聽得很心疼,他想,那些獎狀是家里最美的裝飾,不能就停留在那一些,還要多一些,更多一些。他后來經常去看望小林,有時候留些錢給祖孫倆用;而為了打開小林的心扉,他還讓自己的兒子與他溝通,希望年紀相仿的兩人,能夠成為朋友。 林清江說,像小林這樣的孩子,他在入戶時經常能碰見。他想著,需要做點什么幫助這些孩子,而不是只幫助小林一個人——這就是鴻風善行助學幫扶中心成立前,林清江心中最初的想法。 采訪時,林清江時不時打開手機點開微信紅包,這些都是好心人一分一分的捐贈,用來精準幫扶有需要的孩子。 事實上,剛成立鴻風善行助學幫扶中心時,林清江沒少費勁。他的好友、翔安92580志愿者聯盟秘書長許澤源開玩笑說,林清江“化緣”化得很辛苦:剛開始沒有資金來源,林清江就自己掏腰包;后來幫扶隊有了規模,林清江就建了名為“日行一善”的微信群。剛開始,群里只有幫扶中心的成員,后來,越來越多的熱心人加入,在里面發愛心紅包,這些紅包也成了幫扶資金的主要來源。 不過,質疑聲此前一直未間斷:“這些錢花到哪里?會不會被你放到自己的口袋里?”每天收到即便一元兩元錢甚至幾角錢,他都會整理得清清楚楚,并公布出來。為了這個微信群,他還專門買了一臺手機,這臺手機就只用來收微信紅包。如今,幫扶中心在民政局注冊登記后,更有公信力,也就少有質疑聲。 有一天,林清江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的女孩說,自己的中考成績出來了,考得還不錯。林清江一頭霧水,“你的考試成績出來為啥跟我匯報?”女孩回復說,是林叔叔您給我幫助,才讓我有機會好好學習,拿到好成績,當然要第一時間跟您匯報。“那一瞬間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暖意,感覺做的一切都值了。”林清江說。 讓受助者得到尊重 得到越來越多人認可 精準幫扶的一個重要步驟是入戶,說起來簡單,但不能讓這份愛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剛開始,林清江就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有些家庭比較貧困,但對他和志愿者的好意,有時甚至會直接拒絕。 林清江后來慢慢理解了他們的心態。幫扶中心成立后,他都會盡量帶著很少的志愿者入戶,這樣既讓受助者得到尊重,幫扶的事也更容易進行。 現在,讓林清江感到欣慰的是,他幫助過的孩子有很多都主動加入幫扶中心的志愿活動中,成為反哺的力量;同時,他的事跡也感動了一些企業家和創業者,他們有些也加入林清江的隊伍,出錢出力,讓幫扶隊走得更遠。 一位創業公司的老板得知林清江需要資金進行幫扶,硬是從開業宴請的預算中劃出3000元給他。因為林清江的事跡讓他明白,3000元可以做的事,比一頓飯的意義更大。林清江說,精準幫扶的路還很長,但他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因為他要堅守這份初心,把愛和光明更好地傳遞下去。 人物名片 林清江 國網廈門供電公司翔北供電所員工。2016年,他牽頭成立了翔安區最早的助學志愿民間組織之一——鴻風善行助學幫扶中心,迄今已幫扶翔安地區困難兒童、學生207人。 記者手記 低調踏實 輻射愛心能量 采訪中,林清江說不出太多細節,更多的是同行好友一次次生動的回憶。對于自己做過的好事,他似乎從不記在心上。這也難怪,他的好友許澤源說,林清江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但行善事,莫問前程。” 沉默不代表失語,低調不代表輻射不出能量。林清江默默踏實做幫扶的事,也被悄悄傳遞到同事以及領導耳中。單位新來的葉書記一聽到林清江的事跡,不僅豎起大拇指稱贊,更是主動加入日行一善微信群,為林清江的精準幫扶貢獻力量。在他看來,服務社會、熱心公益也是電力人的使命,也是電力企業文化的一種體現。如今,單位有更多的領導和同事加入林清江的幫扶隊伍中,他有了更強大的后盾。而他的努力也得到正向的回饋,被幫助的孩子們就像一顆顆綠色的種子,正在蓬勃發芽,在林清江的愛心澆灌下,開出更多公益之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