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福建日報廈門觀察 > 正文

廈門湖里警方為群眾量身訂制防騙“套餐”

2019-12-17 17:35:22? 作者: 田圓?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反騙+”

讓宣傳更有趣

一到夜晚,在湖里、塘邊等城中村,居民就會看到湖里派出所的“亮眼防騙守護隊”。巡邏隊員身穿帶有反騙順口溜的LED反光背心,佩戴警用肩閃燈,在亮燈巡邏的同時,也成為一支流動反騙宣傳風景線;反騙流動“小劇場”每周都會在社區上演一次,電影播放期間,社區民警會適時對電影中涉及騙術等違法犯罪的劇情進行分析,精準“插播”反騙宣講,進行“植入式”教育,將反詐騙宣傳、出租房屋管理、電動車充電等消防安全教育及有獎競答融入其中,現場互動氣氛熱烈……

“以往的公安宣傳,群眾接受度不高,只有讓反詐騙宣傳‘活’起來、‘亮’起來、‘動’起來,我們才能走進群眾心里?!焙锱沙鏊鐓^民警陳國彬告訴記者,為深入推進反詐騙宣傳工作,派出所針對城中村、復雜社區推出了露天流動電影、行走亮燈馬甲、投影防騙射燈等一系列“亮眼行動”。

傳統“你講我聽”變成了共同參與,讓一成不變的宣傳有了突破。而這個突破的關鍵,在于“區別對待”。楊光表示,對焦群體屬性,必須推出符合群體特色、關注點不同的宣傳方案,提升群眾的體驗感,才更有可能讓宣傳效果事半功倍。

不久前,在五緣灣音樂島舉辦的一場城市樂跑活動中,參賽選手劉吾陽對有趣的活動環節印象深刻:“我覺得這個方式比往常在公交車上看的,或者社區發的傳單更吸引人一點?!痹诖舜位顒又校锞絿@高發的網絡貸款、代刷信譽、冒充查案、交友賭博等五類警情,為參賽者們量身打造“氣定神閑、心無貪念、火眼金睛、堅若磐石、坐懷不亂”等五個不同的趣味健身挑戰。

活動還設置了反騙主題合影墻,市民不僅可以與英姿颯爽的民警合影,還可以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反騙趣味標語和反騙互動體驗。運動愛好者在朋友圈的反騙宣言,實現了反騙宣傳的線上傳遞。而在另一場“快樂健步行,無騙萬里行”活動中,湖里警方邀請每一個參與活動的徒步運動協會會員輻射五個家庭,通過分片包干宣傳、定期組織反騙運動的方式,形成線下的常態化互動,逐步培育全民反騙新格局。下一步,湖里警方還將進一步豐富“運動+反騙”“娛樂+反騙”“教育+反騙”等體系化宣傳的內涵,讓群眾在興趣愛好中增強反詐騙意識。

新風尚

人人皆是志愿者

今年8月21日,一場主題為“警企一條心,無騙萬里行”的發車儀式在湖里舉行?;顒蝇F場,湖里警方聯合平安志愿者,為廈門迪滴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旗下首批200輛網約車貼上了反騙宣傳貼紙,當車輛在廈門的大街小巷行駛時,也在為市民普及防騙知識。

一個創意的誕生,背后也飽含了無數人的心血,光是車身上的反騙貼紙,就有七八份設計手稿。反騙民警笑著說,真是“耗死了腦細胞,熬出了白頭發”。

不久后,警企合作再次碰撞出火花。在湖里區委政法委和湖里街道辦事處的支持下,湖里公安分局于近日聯合貨拉拉廈門分公司創新開展的“反騙在路上,平安送到家”活動,將“無騙萬里行”的“全民出行+反騙”概念進一步提檔升級。在不影響司機安全駕駛視線,不擠占車身三分之一面積、改變車身顏色,不改變貨車營運規范的前提下,200輛各式貨車披上反騙“外衣”,成為流動反騙宣傳車;同時,司機也成為反騙宣傳員,不僅兼職入戶反騙宣傳,還肩負“火眼金睛”的督導任務。

陳啟光是新晉的“橙馬甲反騙宣傳員”之一,熱心的他已經開貨車多年了:“以前我們除了搬運,與客戶不會有太多別的交流,現在感覺通過反騙宣傳,和客戶拉近了距離,而且這種正能量的傳遞也讓我覺得特別自豪?!弊詮膿瘟诵麄鲉T,他覺得肩上有了責任感,所到之處如果看到反騙宣傳沒有覆蓋,還會主動向社區民警反饋。

“在湖里民警牽頭組建的眾多微信群中,有小區業主群、企業財務群、出租房東群等,大家都開始形成較強的防騙意識,遇到可疑電話會主動找民警求證,有時候還會主動把錄音發到群里,讓我們警方掌握了寶貴的反騙宣傳第一手資料?!睏罟庑牢康卣f。

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湖里區電信網絡詐騙刑事類警情同比下降5.4%;群眾防騙意識顯著提高,轄區銀行主動攔截12起,挽回損失99.5萬元;賓旅館主動攔截7起,挽回損失42.8萬元;先后36名財務自主識破騙局,止損金額單筆最高達178萬元,有效形成全民反騙新風尚。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