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海峽兩岸新媒體創業大賽“新內容”主題賽在廈門舉辦
2019-12-08 16:3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柳綠 我來說兩句
“新內容”主題賽四強 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東南網12月8日訊(本網記者 李霖 實習生 余丹 李芊芊)行業大咖暢談新媒體“新內容”,干貨滿滿;兩岸創業者比拼創新創業,切磋交流。12月6日,2019海峽兩岸新媒體創業大賽“新內容”主題賽在華僑大學廈門校區舉辦,經過激烈比拼,《喜馬拉雅大咖音視頻節目》《可以給你做頓飯嗎》《 “卡通朱子”文化IP》《臺灣轉譯》四個優秀項目入圍總決賽。 2019海峽兩岸新媒體創業大賽“新內容”主題賽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人民政府臺港澳事務辦公室指導,福建日報社(報業集團)主辦,東南網、福建報業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華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海峽兩岸傳播創新研究中心、華僑大學海外華文媒體研究中心承辦。 行業大咖論道新媒體“新內容” 作為賽事的重要環節,主辦方特別邀請華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學博士王祎,堅果資本合伙人邵元勝為在場創業者作主題分享,聚焦新媒體內容創新、資本運營變革,為在場創業者們帶來一場干貨滿滿的新媒體創新創業大餐。 王祎從“板塊化”“群島式”“未飽和”三個關鍵詞展開,暢談《新媒體內容賽道觀察》。她指出,經過互聯網行業日趨發展,用戶內容消費“碎片化”的習慣如今已經呈現“板塊化”趨勢,新媒體內容創業者需“深耕板塊消費,抓住目標受眾”。 在當今“速娛”時代,她認為,內容創業者應抓住內容消費“群島式”趨勢,積極尋找亞文化市場,關注單身人群的獨特偏好、吸貓擼狗云養寵人群的需求,挖掘母嬰行業的潛能等。此外,王祎認為新媒體仍處在“未飽和”時代,關注“未飽和”的群體,是內容消費、內容創業的重要契機和潛在增長點。 以投融資機構的視角出發,邵元勝從創業的定義入手,為在場“萌新”創業者們“匹配”適合自己的創業道路。他還透露了中早期項目的關鍵加分項,即“關鍵問題的數據化、細節化”“快速的學習進化能力”“時間投放產出及效率”。他認為,中早期項目的關鍵是鎖定人,“從鎖定一個項目,到鎖定一個靠譜的真正愿意堅持創業的人”。 華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學博士王祎作主題分享 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兩岸創業者同臺比拼創新創業 此次“新內容”主題賽自啟動以來,獲得了兩岸創新創業者的踴躍參與。經過層層選拔,最終10個項目入圍路演。現場,路演項目同臺競技,共話創新創業,在展現項目創意、亮點的同時,也對運營模式、商業前景有積極展望和構想。 經過現場的路演和專家提問環節,專家評委結合各項目綜合表現給出評審意見,并最終推選出《喜馬拉雅大咖音視頻節目》《可以給你做頓飯嗎》《“卡通朱子”文化IP》《臺灣轉譯》四個優秀項目進入大賽總決賽。 此次“新內容”主題賽邀請到華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學博士王祎,堅果資本合伙人邵元勝,廈門高新科創高級投資經理陳彬。七匹狼創投投資總監陳昊,海峽兩岸公共事務協會副會長尹志豪等專家學者和行業大咖擔任評審。 “新內容”主題賽評審代表王祎在點評環節表示,欣喜地看到今年項目質量很高,比去年有明顯進步。這些項目涉及多領域,涵蓋多行業,除了關注經濟效益之外,很多項目還做到了兼顧社會效益。她建議,項目在路演時應該更著力重點、亮點,加強競品分析和自身優勢的陳述,商業模式需更清晰、更聚焦。此外,項目應立足區域,深耕垂直領域,讓項目更具可操作性,讓評委和潛在投資人看到潛力和挖掘點。 《臺灣轉譯》項目負責人劉信愔告訴記者,作為一名臺灣青年,在廈門常遭遇溝通差異、不懂政策所帶來的困擾。以對臺宣傳、臺胞服務為切入點,項目以臺灣在鷺青年為團隊核心,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方式,旨在搭建起兩岸同胞溝通交流的又一新橋梁。她表示,此次參賽不僅是對項目的一次檢驗,更收獲了不少好建議。 堅果資本合伙人邵元勝作主題分享 李芊芊 攝 《喜馬拉雅大咖音視頻節目》項目路演 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可以給你做頓飯嗎》綜藝節目項目路演現場 李芊芊 攝 《 “卡通朱子”文化IP》項目路演現場 李芊芊 攝 《臺灣轉譯》項目路演現場 李芊芊 攝 2019海峽兩岸新媒體創業大賽“新內容”主題賽現場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