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福建日報廈門觀察 > 正文

廈門搶抓機遇 助力新經濟發展

2019-12-03 17:38:47? 作者: 廖麗萍 吳在平?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夯實平臺基礎

布局新經濟領域,廈門不光搭建對話平臺,碰撞“金點子”,更通過實實在在的政策,以真金白銀招才引智,全力培育新經濟發展熱土。

大會上,廈門市發布了《關于促進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快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若干措施》《推進平臺經濟加快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支持環東海域新城新經濟產業園發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新經濟發展扶持政策和行動計劃,加快推動區塊鏈、人工智能、5G、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吸引優質平臺企業聚集廈門、推進平臺經濟加快發展,支持環東海域新城經濟產業園發展。此外,29個新經濟項目也于當天現場簽約,總投資超170億元。

根據規劃,廈門將加快構建高能級的新經濟產業生態,力爭到2025年,引進和培育獨角獸、瞪羚企業超過200家。

在城市的決策者看來,廈門的營商環境能為新經濟企業提供成長的沃土,產業基礎可為新經濟企業提供登高的階梯,宜居環境將為新經濟企業提供引才的砝碼。基于此,廈門正著力打造數字經濟引領區,積極培育新業態、探索新模式,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打造平臺經濟集聚區,夯實公共服務、共享服務、創新創業服務等基礎性平臺,大力發展產業性平臺;打造智能經濟先行區,提高人工智能研發能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動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結合基礎優勢,廈門選取了工業互聯網、電子商務、信用信息服務、交通物流、文化創意、金融科技、創新創業、健康醫療、教育培訓、人力資源、會展服務、家政服務等作為重點發展的十二大領域平臺。

“今天的廈門,連海風都洋溢著創新的氣息。”微醫集團創始人廖杰遠這樣感嘆。

他表示,支撐三明醫改的醫藥、醫保兩大核心平臺總部都在廈門。微醫集團投資的海西醫藥交易中心用時7年,協助三明市累計節約73億元的公共醫藥采購費用;今年,海西醫藥交易中心協助廈門醫療保障局在全國率先落地國家“4+7”藥采新政,實現藥價最高降幅達96%。海西醫藥交易中心去年累計交易量480億元,今年已超過1000億元。

深耕營商土壤

去年,金融科技的領軍企業——趣店集團將企業總部搬到了廈門,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趣店凈利潤為31.9億元,同比增長76%。

“事實證明,企業在廈門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趣店集團創始人兼CEO羅敏表示,廈門風景優美、氣候宜人、通勤時間短,十分適合新經濟企業發展。他認為企業快速發展的背后離不開營商環境的支撐,廈門各級各部門高效務實、熱情周到的工作作風,讓企業有滿滿的獲得感。此外,廈門開放包容的人才環境也有助于吸引全球人才。

事實上,隨著新經濟產業在廈門崛起,以培育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為基礎,以招商引資為磁石,越來越多新經濟領域的優質企業和人才選擇扎根廈門。

閉屏新場景、精神消費新趨勢、有聲城市新模式將是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同樣看好廈門這座高素質高顏值的創新創業之城,落子于此。目前,喜馬拉雅第一家“旅行生活店”已經落戶廈門曾厝垵,計劃在圣誕節前開業。未來,喜馬拉雅還將與廈門展開更深入的合作,全面助力廈門新經濟產業發展。

“發展新經濟廈門有三大優勢,一是堅實的產業基礎;二是在全國率先開放了政府數據,涵蓋人口、法人、空間、信用、交通等多個領域;三是優質的營商環境。”優刻得CEO季昕華說。

2018年廈門在國家發改委全國營商環境試評價中居第二位。為進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廈門市大力推進數字政府政策,打通60多家單位的政務平臺,實現共享。今年7月,由優刻得和廈門美亞柏科等共同成立的全國首個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在廈門上線運行,不到兩周就吸引了全國各地50多家大數據處理分析、模型算法開發、大數據應用開發的企業和機構入駐。

此外,廈門高端產業加速發展,為發力新經濟奠定了扎實基礎。近年來,廈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已從經濟發展的生力軍變為主力軍,為廈門千億元產業鏈再添一翼,成功培育了美圖公司、美亞柏科、億聯網絡、易聯眾等一批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據統計,廈門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近七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近一半,數字經濟規模占全省超四成。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