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湖里:新思想進小區 引起黨員群眾共鳴
2019-11-28 14:08:17?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柳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這是一場科學高效的教育 湖里區“新思想進小區”互動宣講系列報道之六 袁華副教授圍繞“紅船精神”的理論內涵、發展脈絡和時代意義進行了詳細闡述。湖里區社科聯供圖 東南網11月27日訊(本網記者 鄒玒 通訊員 陳卉)將小區打造成一輛“和諧號”列車,讓居民在小區治理工作各歸其位、各司其職,齊心協力建設小區大家庭,讓廣大居民更有歸屬感和認同感。走進廈門市湖里區殿前街道的鐵路家園小區,嶄新的面貌讓人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已建成35年的老舊小區。 10月14日,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一行4人來到這里,開展湖里區“新思想進小區”主題宣講活動,將“紅船精神”的理論內涵、發展脈絡和時代意義進行闡述,居民們聽了大為振奮。 建于1984年的鐵路家園小區是湖里區典型的老舊小區。近年來,鐵路家園小區黨支部以湖里區委、區政府“1+4+N”文件精神為引領,發揚新時代鐵路精神,與業委會深度融合,倡導以小區為家,共筑和諧家園,這也讓他們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更為深入地了解“紅船精神”。 選準切入點 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袁華的宣講,圍繞著“紅船精神”展開。此前,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師生事先對小區進行了了解,了解了鐵路家園小區的黨支部、業委會在小區治理中起到的作用,這一次的切入點,就從這里開始。 袁華講得最多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如何堅持初心和使命,如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鐵路家園小區的居民多為鐵路職工,在鷹廈鐵路建設、電氣化改造等項目中,他們艱苦奮斗、遇山開路、遇水搭橋,詮釋著“人民鐵路為人民”的鐵路精神。小區黨支部緊緊圍繞鐵路精神開展小區治理工作,希望以老一輩鐵路人參與鐵路建設的激情激起新一輩鐵路人參與小區治理的熱情。 2018年8月小區黨支部成立,2019年3月小區業主委員會成立,除此之外配套成立調委會、居民小組等組織,積極發揮小區黨支部核心作用,以小區黨建為引領,進一步筑牢紅色堡壘。 小區前任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林文樟表示,鐵路家園小區黨支部成立后,積極開展黨員回家活動,并且讓黨員作為小區服務骨干,當好“列車乘務員”,真正發揮黨員參與小區治理的先鋒帶頭作用,積極參與到各種志愿服務、小區治理行動中,形成小區有事找黨員、處處有黨員的氛圍,自支部成立以來,小區黨員通過走訪,召開聽評會共收集民情民意百余條,解決困難問題30余件,認領服務項目12個。 “共產黨人如何為人民服務,這場宣講我們都很受感動。”林文樟表示,這是小區黨員們一直在努力學習的,廈門大學的老師宣講,讓他們更加明確應該怎樣做,怎樣落到實處。 溝通無距離 小區新任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徐美珍也利用這場宣講的機會,與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師生們進行溝通。 此前,老舊小區存在的普遍問題,鐵路家園小區都占全了。進行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充分發揚民主,通過走家入戶、項目聽評、收集梳理了15項改造項目,在1400號老鐵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2月實現了老舊小區的華麗蛻變,變身整潔、美觀的和諧幸福小區,大大提高了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信任感。 如今小區仍在不斷完善中。徐美珍表示,在一些具體的項目上,他們還有不少需要學習的地方,正好借著這一次機會請教。尤其是如何在小區內發揚“老鐵精神”,號召更多居民一起加入小區治理的行列,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師生們也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見。 “我們總覺得高校學府做學術,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徐美珍說,但是宣講活動,讓她感覺就像和隔壁鄰居拉家常,“老師們之前對我們小區做了了解,知道我們想要什么,還能因地制宜地提出意見,讓我們都很感動”。 徐美珍告訴記者,如今小區的“老鐵文化園”,已成為集中開展黨員教育、政策宣傳、組織活動的重要載體;“老鐵有話說”特色黨課也積極倡導讓身邊人講身邊事,讓老黨員教育新黨員,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地激發黨員參與小區治理服務,接下來,小區黨支部、業委會也將進一步在小區內開展學習,讓鐵路家園小區的好故事更加有韻味。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