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馮霞教授
2019-11-18 15:58:13?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柳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湖里區“新思想進小區”互動宣講系列報道之三 這是一場增長才干的教育 7月19日,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新思想進小區”宣講活動在禾山社區新景龍郡小區的居民圖書角啟動,開啟了湖里區黨建小區治理工作又一項新的探索。圖為馮霞教授在進行宣講。(湖里區社科聯供圖) 東南網11月18日訊(本網記者 鄒玒 通訊員 陳卉)深秋的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金光閃閃,海風清涼,心曠神怡。記者走進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支部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馮霞的辦公室時,她正在伏案撰寫“新思想進小區”宣講的總結和感悟。她無比感慨地對記者說,這次與廈門市湖里區社科聯共同開展的“新思想進小區”宣講活動,對我們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師生來說,是一場增長才干的教育。 通過活動,增進了學生對社會的了解 馮霞說,“新思想進小區”的宣講活動對參與宣講隊的在讀博士學生來說也有很大的社會意義和實踐價值。因為身份的限制,他們平時的各種活動主要是在大學校園這一象牙塔里,對社會的認識也更多地停留在理論層面。這次宣講活動一改他們平日埋首于書堆、止步于學校的學習與交流模式,他們跟隨宣講隊一起走出校園、走進社區。他們面對的不是天天打交道的枯燥的書本,而是現實社會中一個個鮮活的具有豐富生活經驗的社區居民。 在數次宣講活動中,他們與小區居民面對面互動、心貼心交流。在理論宣講上,他們結合自身理論研究的專業優勢,采用精美PPT、宣傳展架、面對面答疑等生動活潑的宣講形式向社區居民深入淺出地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內容和現實意義,用理論幫助小區居民解決思想困惑與現實問題。而反過來,社區居民基于自身生活實踐提出的各種問題、分享的各種經驗與心得也大大開闊了學生們的社會視野,使得他們不僅在理論宣講過程中提升了自身的思想理論深度,更在與社區居民的互動交流中增進了對社會的認識與理解。 馮霞教授在授課中。(湖里區社科聯供圖) 通過活動,增進了學生與居民的感情 “新思想進小區系列活動,不僅是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宣傳教育活動,而且也是增進新時代大學生與居民感情,鑄牢‘熱愛人民’情感基石大思政活動。”馮霞如是評價新思想進小區系列活動。 “讓學生參與到這場系列活動中來,我是有目的和‘私心’的。”馮霞說,“要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百姓心中扎根、開花、結果,就必須讓社區群眾了解各項政策‘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內在邏輯。而這些也是我們學生需要深刻把握和理解的,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需要在實際運用中來檢驗”。 為了做好這項工作,廈門大學組織學生深入基層社會開展調研。馮霞說,他們組織學生有計劃、分片區、經常性地深入社區、小區樓宇,甚至是入戶走訪,通過拉家常、采訪、問卷調研等多種形式了解居民心中所想、所惑、所難。隨后,在集體備課中熱烈探討、多次演練,以達到用生動的生活語言把抽象的理論思想講解清楚,真正達到“困惑點撥、誤解消融”的目的。 “在走訪中,群眾表示十分滿意,普遍認為這些‘小老師’有水平!我們的學生也對群眾的滿意十分開心,嘗到了‘學有所用’的喜悅”。馮霞表示,在這種互動中,學生與居民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激勵著新時代大學生立志扎根中國大地,書寫人生華彩篇章。 通過活動,學生學會了調查研究 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學生參與“新思想進小區”活動,深化了對“新思想”和小區治理的認識,為做好調查研究奠定了基礎。 馮霞表示,學生通過“新思想進小區”活動,了解黨建引領城市小區治理存在的實際問題,學會了如何從群眾需要出發、從現實問題出發做好調查研究。學生主要了解了小區黨建和治理的基本狀況、具體特點和現實需要,認識到廈門湖里區金山小區存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黨群關系處理”等基層的共性問題,也認識到“活動宣傳難”“支部吸納優秀小區人才”等小區的特性問題,為如何做好調查研究提供了現實素材。 在調查研究方法方面,馮霞進一步談到,學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參與實踐過程中,認識到小區居民對于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區治理的實際狀況以及黨建在小區治理中的引領作用。把握小區群眾的現實需要、小區治理存在的問題、黨建在小區治理中的引領作用等構成了學生做好調查研究的重要思路。 只有依據時代特色、城市特色、小區特色,從小區群眾的現實需要出發,才能在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思想前提下做好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方面的調查研究。 通過活動, 提升了學生幫助居民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在象牙塔中的當代大學生,平日里較少有機會直面社會問題,直接服務群眾?!瘪T霞表示,通過此次“新思想進小區”宣講活動,同學們不僅有機會在與社區居民面對面的過程中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加深同群眾的感情,而且能在這一過程中拓寬思路,掌握方法,探索對策,提升自己幫助居民解決問題的能力”。 據了解,此次“新思想進小區”的理論宣講團隊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學院等不同院系、不同學科的專家教授組成。圍繞同一宣講主題,宣講團隊往往從不同視角進行多維解讀。如在“垃圾分類及其中國實踐”的主題宣講中,有的老師從歷史流變和現狀分析中闡述新時代中國做好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的老師則圍繞著東西方生活飲食文化的差異分析中國垃圾分類的復雜性和可行性。 思想的交流與碰撞開闊了學生們的眼界,拓寬了他們的思路。同時,在宣講過程中,帶隊老師指導學生們: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接地氣”;不能老用學術術語高談闊論,而是要將復雜的理論簡單化。在老師們的敦敦教誨和群眾問答的實踐鍛煉中,學生們的素質與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馮霞告訴記者,經過數次的理論宣講,參與此次活動的博士生們紛紛表示獲益良多。他們認為,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利于其拓寬理論視野、鍛煉邏輯思維,而且對于他們將來步入社會也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