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基層治理 有你也有我
2019-11-12 16:55:33?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廈門翔安創新推行“1152”工作機制,明確村居黨組織在基層治理體系中的領導核心地位,發動群眾積極參與自治,強化民主監督—— 基層治理,有你也有我 東南網11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通訊員 林瑞聲 余慶東 張瀘)廈門市翔安區在探索基層治理的進程中,針對村居黨組織領導作用不明顯、村居干部管理不嚴格、村居組織運行不規范等突出問題,創新推行基層黨組織“1152”工作機制。翔安的這套工作機制,有力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規范了基層治理,提升了廣大村居干部的精氣神,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圖景,正在翔安農村、社區徐徐展開。 向“頭家”報告,一核引領多元共治 “極個別反復無理上訪、影響村莊發展進度的對象,有沒有比較好的措施解決?” “第三村民小組內厝物流園土地征收綜合補償款發放問題怎么樣了?” “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個別村民不夠配合,進展達不到建設目標和施工要求,村里有沒有比較有力的治理措施?” 11月8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清風聽評會”在翔安區內厝鎮蓮塘村大會議室內進行,滾動的電子顯示屏,“向‘頭家’報告,讓群眾點評”的字樣格外清晰。 省人大代表、蓮塘村黨委書記林華榮說,這里的“頭家”(閩南話)指的是群眾,而不是村干部。“群眾就是我們的‘頭家’,我們村兩委干部做得好不好,要由‘頭家’來點評。” 會議桌的這頭,是村“兩委”干部;在對面坐著的,是由老人會、宗親會、鄉賢理事會等各類組織代表及村民代表推選出來的清風促進會代表,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會議充滿“辣味”和“交鋒”,把村里的大事小事、痛點難點,全部搬到桌上來解決,不回避任何敏感話題,這是蓮塘的基層治理模式。內厝鎮黨委書記林生海說:“敞開胸懷,放低身段,強化群眾監督力量,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社會組織監督等民主監督作用。” 非法占地歷史遺留問題、補償款發放問題、當兵入伍的身邊事、自然村聯體連片住宅建設……一個上午,村“兩委”干部解群眾疑團,讓群眾滿意。 在黨組織的核心作用下,以清風促進會為代表的蓮塘村一核引領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正在顯露出獨特的作用和生命力。以第三方監督評議機構參與到黨務村務的考核評價,完善村“兩委”干部、村民小組長的履職情況考核機制,以監督、考評方式督促村干部履職出實效。以清風會為橋梁,采取商討會、聽證會等方式,發揮民主功能,做到聽意見、給建議、出措施,將監督與協商相結合,從而實現村民自治。 讓制度顯效,織密權力監督之網 開展清風治理,織密村居權力監督之網,是內厝鎮踐行翔安區大力推行的“1152”工作機制在村務公開、村務監督機制方面的生動探索。在翔安區的廣大基層,這樣的陽光做法,廣泛普及且創新頻出。 大嶝街道雙滬社區推行的居務監督,從社區“兩委”會到居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會,再到居務聯席會、居民代表大會,所有關于社區建設的重大事項全程公正、公開,讓人心悅誠服。 內厝鎮瓊坑村的財務支出“五簽字一說明”制度貫徹堅決、徹底,所有開支票據必須有審批人(村支書)、村主任、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經手人、證明人簽字,并寫明開支用途。 內厝鎮蓮塘村的“五議三公開”工作法,對村級重大事項決議、實施過程和實施結果進行公開,對村“兩委”決策事項的合法性、規范性、廉潔性等發表意見,確保村民知情權和參與權。 “1152”的核心,就是堅持“1個核心”——村黨組織在農村治理體系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明確“1個關系”,村黨組織與村民委員會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村民委員會要自覺主動接受村黨組織的領導;完善“5項機制”(村務決策、村務公開、村務監督、便民服務和激勵保障機制),全區推行鎮街包片包村干部、村務監督委員會參加或列席村務聯席會制度,促進基層組織民主監督;建立“2套清單”——履職清單和負面清單,傳遞壓力,促進村“兩委”干部敢于擔當、履職盡責。 翔安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在“1152”工作機制的創新基層治理、創新激勵管理作用下,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更凸顯、村級黨組織運行機制更規范、村務決策更科學,為推動農村改革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堅強保證和有力支撐。 “1152”工作機制出臺以來,翔安區GDP、固投等多個發展指標排名廈門全市前列。1—9月,在廈門市“百日沖刺”活動中,翔安主要經濟指標、重大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指標綜合得分排名全市第一,多項指標增速居全市前列。其中,地區生產總值、批發零售貿易業銷售額2項指標增幅為全市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7項指標增幅為全市第二。同時,打造了大帽山、大宅鄉村振興市級重點示范村,創新“三破三立”工作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度領跑全市。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