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福建日報廈門觀察 > 正文

湖里興隆社區: 共建兩岸同胞溫馨家園

2018-04-24 15:22:08? 作者: 廖麗萍 田圓?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臺胞林坤岳為居民義診。

  銀發加油站關懷霞輝養老院孤寡老人。

  愛心媽媽義賣活動。

東南網4月24日(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 田圓 文/圖)近日,廈門市湖里區興隆社區獲評“福建省基層對臺交流示范點”。作為廈門市唯一的對臺服務試點社區和全市唯一全面深化改革基層社區治理創新的試點社區,興隆社區始終堅持以促進“兩岸一家親、同胞融合情”為社區治理理念,探索兩岸合作新模式,通過合作治理、同胞融合、創新服務等做法,不斷提升臺胞的社區融入度和歸屬感,帶動臺胞與本地居民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共建兩岸同胞溫馨家園。

探索共建往來新模式

成立于1998年的興隆社區是廈門島內臺商臺胞居住、創業的聚集地,總面積1.3平方公里的社區,目前居住有臺胞300多人,臺企20多家。

過去,如何讓臺胞融入社區生活,參與社區治理曾是困擾興隆社區的一個難題。

“住在社區的臺胞很多,但真正‘走出來’的卻很少。”興隆社區主任吳育娟說。她至今仍記得十幾年前一次衛生教育入戶宣傳的情景,“入戶走訪到了臺胞劉阿姨家,她只開了個門縫,聽我們說明來意,對社區衛生環境提了意見便關上了門”。

面對臺胞的“門難進”,參與度低,社區凝聚力差的問題,吳育娟和社區黨委書記張麗華決心改變這一狀況。2013年底,社區聘任在廈門生活了10余年的臺胞熊麒擔任社區主任助理。

2014年4月,張麗華帶隊赴臺,興隆社區與臺灣同名社區建立共建關系,成為親密友好的海峽兩岸“姊妹社區”,由此開啟了兩地共建往來的兩岸社區合作新模式。

吳育娟告訴記者,在為期半個月的駐點交流過程中,他們直接參與到了包括臺中市興隆社區在內的幾個臺灣社區的日常工作。

這次經歷讓吳育娟收獲頗豐,她發現,在臺灣的社區,不論是年輕人還是老人都會積極參與社區治理,臺灣社區的服務總是從居民需求出發,并且把參與的主動權留給居民,社區搭臺,讓居民唱戲。

2014年10月,社區成立了興隆社區發展理事會,整合區域資源,推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在兩岸基層頻繁交流往來中,興隆社區并將學習成果運用到工作中來,首創“五個一”工作模式。此外,多年來通過海峽論壇等平臺,社區迎來了許多臺灣嘉賓的來訪交流,共計16次近500人。

臺胞主動參與社區共治

2015年,以熊麒名字命名的個人調解工作室正式成立,成為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平臺;在社區發展理事會常務理事會中,臺胞理事占比34.8%,發展理事會成了社區治理的“智囊團”。

“發揮理事會的作用,讓居民自主決定、自我管理,變‘要我參與’為‘我要參與’?!眳怯暾f。例如,由片區自治理事會提出對大唐世家五期、六期小區公園進行改造,居民們積極響應,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及建議,有些居民甚至自發認捐認養,為小區公園捐贈了亭子、搖椅、綠植等。

值得一提的是,社區發展理事會下設的愛心媽媽手工作坊、關愛互助隊、守望相助巡邏隊、店家同盟會、社區同樂藝術團、銀發加油站等10余個社團組織為社區居民參與治理搭建了平臺,推動了同胞融合,也為社區注入了活力。

每周四的上午10點,臺胞王和美都會準時出現在社區居委會一樓的“興隆之家”活動室。心靈手巧的她將社區的媽媽們召集起來,成立了“愛心媽媽手工作坊”,在閑暇時候一起制作手工作品,并把DIY的手工作品進行義賣,將所得資金捐贈給社區慈善驛站幫助貧困居民。

事實上,社區推動同胞融合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了更廣的范圍。“社區發展理事會的成員并不限制于社區內,只要是熱心、有能力的人,我們都歡迎?!眳怯暾f。

來自臺灣云林縣的林啟源是一位音樂愛好者,如今,他把這份對音樂的熱愛帶到了興隆社區?!皩W唱歌的大人變可愛,學唱歌的老人人見人愛。”在林啟源看來,社區居民們在練習唱歌的同時也能釋放壓力,找到唱歌的趣味與快樂。

并非興隆社區居民的林啟源,在朋友林坤岳的介紹下成為社區合唱班的老師。這樣的志愿服務,他一干就是好幾年。

“林坤岳博士作為社區居民,經常在社區辦義診,社區同胞融合的氛圍很感染我?!绷謫⒃凑f。

如今,越來越多的臺胞走出家門,參與到社區共治的大家庭中。豐富多彩的社團、公益活動,成功激發了臺胞居民參與熱情,使臺胞與本地居民從“陌鄰”變為“友鄰”,從相識到相知再到相融。

創新服務提升臺胞歸屬感

在興隆社區的辦事服務大廳,一個為臺胞專門開設的服務窗口,拉近了社區與臺胞居民的距離。該窗口能為臺胞提供醫保、辦證、出行、子女就學等綠色服務通道,并面向臺胞提供預約服務。

“臺胞在社區生活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了專門的服務窗口,他們辦事就便利多了。”在吳育娟看來,通過創新服務形式提升臺胞的獲得感,是增強臺胞歸屬感的一個重要部分。

除此之外,社區還積極發揮黨建在社區治理中的引領作用,創新“互聯互補”服務模式,為服務臺胞搭建平臺。

社區黨委積極作為、主動出擊,把轄區每個單位、社會組織、群團組織“統起來”,常態化開展“支部認項目、黨員認崗位”等活動,推動大黨委成員單位科宏眼科、廈門三中、市招生考試中心、中國聯通湖里經營部等9個單位黨支部認領員工子女輔導、企業用工對接等27個服務項目,受益居民3萬多人次。

走進興隆社區的黨群服務站,“唔里悟我”“臻喜齋”兩間閩南味十足的活動空間,格外溫馨。社區黨委以公益文化、傳統閩南文化作為黏合劑,通過搭建平臺、暢通渠道,讓臺胞融入興隆社區大家庭。

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說,“唔里悟我”和“臻喜齋”分別是閩南語“有你有我”“真實在”的意思,體現了在社區黨委的統籌協調下,各領域黨組織相融共生,并為居民送去實實在在的服務體驗。

除了打造社區“唔里悟我”“臻喜齋”“鷺臺緣文化長廊”“暇謐隆屋”外,社區還建立“興隆之家”四合院模式,定期舉辦兩岸文化沙龍、兩岸書畫展、尋根茶話會等活動數百場次,“興隆之家”四合院成為兩岸同胞融合孵化基地。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